2016年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之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天天棋牌,天天棋牌官网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决定公布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特别是在民办教育的管理者与举办者中引发了热烈讨论。徐绪卿校长作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是民办高等教育界的专家,徐校长的观点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力。对此,《浙江教育报》多次约稿徐绪卿,连续刊登《期待独立学院“走出”新天地》、《民办高校具有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优势》、《深耕应用型人才培养》三篇文章。文章全文如下,望教职员工认真学习。
文章一:
期待独立学院“走出”新天地
近几年来,我省独立学院纷纷走出母体校区,离开大城市,落地小市县,成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亮点,受到社会各界肯定。
目前我省已经有多所独立学院先后落户市县,如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落户柯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落户海宁,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落户桐庐,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落户诸暨,等等。
独立学院离开母体走向市县意义重大。首先,它解决了独立学院建校多年来没有自己独立校园的问题。随着国家对高校办学的日益规范,我省独立学院不具备“独立”条件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大多数独立学院依托省属高校举办,没有力量独自解决规范改造的巨额投入,且大城市的土地资源紧张,成本昂贵。独立学院走向市县,许多市县采取“交钥匙工程”,使得整个校园建设较少增加母体负担。
其次,它解决了独立学院办学资源拮据的困难。独立学院长期依存母体,办学资源委屈边缘,拾遗补漏,教学科研用房和设施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因此,独立学院外迁,校址是从大(城市)走向小(城市周边市县区),而办学空间是由小走向大,可以施展全面的办学功能。
再次,它解决了内涵建设的动力问题。经济新常态必然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逻辑,内涵建设是新常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独立学院走向市县,拥有了内涵建设必要的环境条件。由此可以减少对母体的依赖,启动适合自身的专业设置、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当下,政府倡导高校加快向应用型转型。独立学院可以依托市县政府支持,找到校地融合、校企结合的落脚点,从而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第四,它解决了市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支撑的需求问题。由于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构差异,对人才需求也呈现各自特点,市县党委和政府热切希望拥有能为自身服务的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说,独立学院走向市县不是单方的,是双赢的。大量独立学院的“下嫁”,必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形成高端人才集聚效应,直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作用,提升地方科研水平和城市品位。
第五,它为其他办学空间不足、在大城市改善困难的高校,提供了发展的借鉴。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有的大学大多在大中城市办学,随着大城市土地紧张加剧和成本提高,校园拓展困难重重。在独立学院走向市县的过程中,许多高校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放下架子,走出城市,落户地市。浙江传媒学院2010年选择与桐乡市政府合作建设桐乡校区,浙江科技学院与安吉县政府合作建设安吉校区,浙江树人学院选择与柯桥区政府合作建设杨汛桥校区,浙江警察学院与临安市政府合作建设临安校区,等等。事实证明,高校异地办学,切实解决了高校资源不足和投入不足的困难,为高校突破发展瓶颈走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当然,我省独立学院走向市县还刚刚开始,时间还不长,效果待显现。异地建校以后,独立学院与母体的关系如何处理;迁入地方以后,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管理体制问题、运行机制问题都还有待于探索和实践。市县政府原有的承诺能否落实、独立学院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如何确定等都有待各方的努力和磨合。但是,独立学院的迁址,毕竟为独立办学和内涵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空间条件,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只要注意加强宏观指导,营造良好环境,及时研究和解决具体困难,完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规范和支持并举,我省独立学院一定能够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文章二:
民办高校具有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优势
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的许多理念和方法源于经济发展与管理的理论。笔者认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有着重大的现实启发和指导意义。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对人才的数量和类型必然提出相应的要求,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而高等教育自身特殊的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也有必要借助供给侧改革的方法。从宏观形势来看,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增加,高等教育供不应求的矛盾得到根本的缓解,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数量转为质量,亟须加强内涵建设;从中观层面分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度、适切性亟待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构成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能力尚待加强,人才培养的结构矛盾突出,就业率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亟须加强结构优化;从高校本身来看,规模扩张基本结束,生源争夺日益激烈,亟须加强特色建设,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现在,在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市场中,已经到了更加关注供给侧改革的时候了。正如袁贵仁部长所说,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需要强化责任意识。经济发展转向供给侧改革,高等院校责无旁贷,应主动担当,有所作为,研究实际问题,掌握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端正认识,放下架子,把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使命,作为学校发展的方向,竭尽全力为社会发展转型提供人才。
供给侧改革,需要强化改革意识。针对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原有的“修修补补”已经不能满足改革的需要,必须加大力度,加快转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机制等多方面着手改革,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供给侧改革,需要强化市场意识。供给侧改革,说到底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解决“供给什么”“如何供给”等一些基本问题,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和发展趋势,进行市场调研,梳理真实需求,主动调整和优化办学思想、学科专业结构,用市场的需求倒逼办学行为,努力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建设人才。
供给侧改革,需要强化行动意识。供给侧改革已经是经济发展的重点方面,必然对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提出要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高校是人才供求的供给侧,供给侧改革应该成为高校的自觉行动。“光说不练”不是好把式。当前进行供给侧改革,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应抓紧落实各项措施,扎扎实实抓出成效,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对民办高校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整体而言,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体制障碍多,师资队伍弱,在日趋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但是,民办高校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运作机制相对灵活,具有实施改革的优势,容易实施供给侧改革。
针对民办高校办学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办高校供给侧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转观念。切实把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起来,把为经济与社会服务作为自身的职责担当起来。二是稳规模。过去粗放式的规模扩张不符合新常态发展的主流。三是强内涵。民办高校要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方面下功夫,为提升教育质量夯实基础。四是重市场。市场需求是供给侧改革的依据和出发点。必须深入市场、研究市场,善于掌握现状和发展趋势,面向市场制订方案,有所突破。五是创特色。要在供给侧众多主体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就必须勇创特色,突破陈规,形成优势。六是深改革。形成系统全面的改革框架,走出新的路子,创造新的局面。
文章三:
深耕应用型人才培养
2005年浙江树人学院确立了“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多年来,学校坚持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是服务区域经济,优化专业结构。学校依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基础条件,先后对11个专业进行改造,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度。目前,学校的应用型专业已占85%以上。
二是服务就业市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根据“学科—行业—职业”的知识应用逻辑关系,从专业方向、职业角度出发,将应用型人才细化为“复合应用型、现场应用型、职业应用型”3种基本培养目标,明确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领域(角色),从知识、能力、素质3方面提出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要求。
三是服务生产需求,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学校每年投入2000万元建设校内实验这(实训)中心,建成省教学实验中心4个,全校教学设备总值已达1.7亿元;先后建立了实践基地160多个,开设“东忠班”“红石梁班”等40多个校企紧密合作的虚拟班,成立“华为网院”“同花顺金融信息服务学院”“浙江省养老与家政产业学院”“山屿海商学院”“定格梦想创意学院”“中白科技学院”等行业学院6个,成立“浙江省家政人才培养联盟”“浙江省钢结构人才培养联盟”等校企合作产学研机构(中心)23个,培育“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
四是服务学校转型,实施配套改革。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和课堂创新行动计划”,通过“优秀课堂”创建活动,推进“业师进课堂、项目进课堂、竞赛进课堂”,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实施“百业培师计划”,从政策上引导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锻炼、考取相关行业的执业资格证书,加强与业界的联系,目前,“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已达30%;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了“科研服务推动型”“实习就业结合型”“中介机构联结型”“政府政策推动型”“业界专家聘任联姻型”等5种校企合作类型,探索和积累了校企融合、产学结合的多种路径和长效治理机制。
报道链接:1、http://www.zjjyb.cn/jyb/xinwen_jujiao/2016/0118/13056.html
2、http://www.zjjyb.cn/jyb/qygc/13725.html
3、http://www.zjjyb.cn/jyb/gjjw/1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