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树人大学:把公益性办学放在首位
《绍兴日报》,2017年10月12日,第17版。
2016年9月28日,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树人学院)杨汛桥校区经过500多天的建设正式投入使用,迎来了首批4000余名新生与教职工的入驻。由此,浙江树人大学走入了绍兴人的视野,这所由绍兴市柯桥区与浙江树人大学联合兴建的绍兴市第十所高校,是怎样的一所大学?有何办学特色?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走进了树人大学。
特色之1:为公不为私,始终坚持公益性办学
1984年,改革开放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国家建设亟需大量人才与高等教育资源奇缺的矛盾日益凸显,时任浙江省政协主席的王家扬先生带领一批忧国忧民的老领导、老专家,以“为国植贤”为初衷,坚持“崇德重智、树人为本”办学理念,艰难中起步,改革创新中发展,以大无畏的勇气与振兴教育的担当创办了浙江省第一所民办大学——浙江树人大学。
30多年来,历届办学者始终传承了这一办学初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探索出了一条独有的民办学校“为公不为私”的公益性办学之路。学校没有私人老板,资产归树人大学集体所有;学校所有收入纳入省财政预算,严格执行政府各项管理规定;学校由浙江省政协主管,省教育厅业务指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管大方向,董事会成员不占股份,不拿一分报酬,校领导班子负责日常学校的运行,分工清晰、责任明确;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无缝对接;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教师队伍以专为主、专兼结合……所有这些,从理念和制度上确保了学校办学的公益性。
特色之2:唯才不唯财,所有收入反哺人才培养
自1984年创建至今,树人大学从无校舍、无资金、无教师的“三无大学”起步,在社会各界捐助、政府扶持及依靠自身滚动发展中,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蜕变。发展至今,学校已拥有杭州拱宸桥校区与绍兴杨汛桥校区1220亩校园,11个二级学院,1.6万余名在校生,42个本科专业,1200余名教职工,教学设备1.7亿余元,图书馆藏书约168万册。在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民办高校前列,连续多年列各大排行榜中国民办大学第一,2015年被评为浙江省应用型试点示范学校。
探寻树人大学30余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其办学收入主体来自学生的学费,还有政府的事业拨款、社会各界热心教育事业的捐助,而其所有办学所得全部投入了教育教学,没有任何组织、个人从中获利或获取回报。正是这样的办学机制与经费使用方式,确保了学校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破解了资本进入教育事业如何规避其逐利性的难题,实现了“唯才不唯财”的公益性办学。
特色之3:有为方有位,勇担民办高校改革发展重任
经过30余年积淀的树人大学,如何不辜负重托,如何传承与发扬公益性办学的初衷,如何担当为国植贤的重任,是该校办学者一直在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学校经过审慎研究,将学校的办学定位为建设一所教学服务型大学,全面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师生,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推进学校加速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融合,学校经过多方调研考察,于2014年确定与绍兴市柯桥区合作,建设新校区,双方从意向洽谈、协议签署、规划制定、开工建设到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创造了“柯桥速度、树人速度”,这背后凝聚了绍兴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与支持,凝聚了树人大学师生“立德树人、为国植贤”的担当。目前,学校正与柯桥区委政府紧密合作,加紧推进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推进校地协作、校企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令人欣喜的是学校与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的黄酒学院已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20余位首批联合培养的学生已进入公司培养。期待“树人回家”的这所公益性民办大学,在绍兴结出更多校地合作的累累硕果!
当前,浙江树人大学正全面实施“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学校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学科强校、服务特校、开放活校、凝心聚力”发展战略,努力做“民办高校发展的引领者”、“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先行者”,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鲜活的浙江实践经验。
新闻链接:http://epaper.sxnews.cn/sxrb/html/2017-10/12/content_17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