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叶宏明,福建莆田人,生于1933年。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现为浙江树人大学陶瓷研究所所长,教授。作为我国陶瓷学科的带头人之一,叶宏明先后获3项国家科技成果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际和国家金银质产品奖,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他先后主持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名瓷的恢复以及新产品开发工作,是中国恢复历史名瓷的奠基人和古陶瓷学科的带头人之一,被誉为“复活国宝的名瓷大师”。
三江访谈
人物名片
叶宏明,福建莆田人,生于1933年。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现为浙江树人大学陶瓷研究所所长,教授。作为我国陶瓷学科的带头人之一,叶宏明先后获3项国家科技成果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际和国家金银质产品奖,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他先后主持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名瓷的恢复以及新产品开发工作,是中国恢复历史名瓷的奠基人和古陶瓷学科的带头人之一,被誉为“复活国宝的名瓷大师”。
11月21日—12月8日,他的陶瓷作品应邀在市文化馆的“117艺术中心”展出。
□记者 陈晓旻
记者:您恢复的第一个国宝是龙泉青瓷,当时是怎么开始这个领域的研究的?
叶宏明:1958年,刚刚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毕业的我被分配到浙江省轻工业厅工作,我们也是全国首批的学习硅酸盐专业的学生,总共才32人,分到浙江的只有我一个。恰好当时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的翟翕武接到周恩来总理布置的任务:恢复龙泉青瓷,让国宝复活。听说是因为1957年有一位援华苏联专家欲回国带一件“雪拉同”(龙泉青瓷)而不得,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视。
翟翕武带着我来到丽水龙泉考察了半个月,两人走遍了几乎所有的古窑址,搜集有用的古瓷片,最后在宝溪公社找到了因为地主身份而在劳动改造的手艺人李怀德,他的父亲早年曾仿造龙泉青瓷,到广州上海当假古董出售。为了调用这个唯一有用的“助手”,翟翕武甚至找到了当时的省委书记,加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老师帮我一起做各种数据的测试和分析,我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这样打起背包来到了龙泉,承担起了这个现在看来也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我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什么时候成功什么时候才回杭州。从此我几乎一天12个小时以上扑在工作上,用在废窑址找到的古瓷碎片研究出各种配方,然后用树皮搭成工棚做“实验室”,每天上山砍柴、挖瓷土、挑水、配料、制坯、上釉、烧窑……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终于在1959年成功恢复了龙泉粉青釉、梅子青釉弟窑,完成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庆10周年的200件龙泉花瓶、100套青瓷茶具及餐具等用瓷任务。当听说这些瓷器成为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招待外宾的用具时,那时的心情不是简单的激动两个字可以形容的。1960年,我又试制成功青瓷开光、青瓷堆花和高150厘米的青瓷大花瓶。
记者:当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叶宏明:说来可能不信,那时的我浑身都是革命的热情,屡次的失败也并不害怕,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最难的是体力吃不消。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恢复龙泉粉青釉、梅子青釉弟窑后,充满信心的我准备着手哥窑的恢复。哥窑釉色青灰淡雅,釉面有纹片,质地比弟窑更讲究,烧制的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任何生活资料都是凭票定量供应,而我干的是体力活,白天搞配方,晚上还要烧窑,一天十五六个小时在工作,每天的补贴也就是两个馒头,根本不够吃饱。超负荷的工作,加以营养严重缺乏,我因此患上了浮肿病,肿得连眼睛都睁不开。翟翕武知道情况后,赶紧把自己省下来的30斤粮票给我送来,并带来了一箱出口的猪肉罐头,每罐一斤装的,整整32瓶,比我一个月的工资都要贵好多。这可真是雪中送炭!
终于,在故宫陶瓷专家陈万里的支持下,在对仅有的几块古瓷的化验和无数次配方的试验下,1963年4月,经过又一个不眠之夜的工作,成功烧制出了古朴典雅、晶莹滋润、釉色和纹片造型可以与故宫馆藏媲美的哥窑青瓷。为此,启功先生还曾赋诗一首:“呕心沥血集群英,多番奔波龙泉行。入手夺得千峰翠,哥弟再度扬美名”。
记者:之后您还研制了秘色瓷,这个在西安法门寺出土的瓷器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之所以叫它秘色瓷,是因为其色彩的缘故,那么秘色瓷的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叶宏明:天天棋牌,天天棋牌官网“秘色瓷”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可见“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应指稀见的颜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作为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百姓不得使用,也无法看到,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所以大家都觉得很神秘,直到后来在西安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大家才真正见识了“秘色瓷”。这批“秘色瓷”除两件为青黄色外,其余釉面青碧,晶莹润泽,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绿。所以,“秘色瓷”其实就是颜色最好、胎薄釉润的越窑青瓷。
记者:青瓷是中国瓷器的母亲瓷,最早的应该是越窑青瓷,那么龙泉青瓷和越窑青瓷有什么区别?
叶宏明:龙泉青瓷是在越窑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越窑青瓷的优良传统,釉的原料、上釉工艺等很相似。为什么龙泉青瓷现在名气那么大,一方面越窑青瓷后来式微了,没有延续发展,而龙泉青瓷后来居上;同时越窑青瓷的原料中含有的杂质,在烧制过程中起着金属氧化物的作用,使得越窑青瓷产生青中带黄,略微暗色的效果,不像龙泉青瓷那样温润亮洁清透。
记者:南宋官窑瓷器列宋代五大名瓷之首,专为皇家所用,恢复是不是更为不易?
叶宏明:官窑的烧制技术,和龙泉窑一样早在700年前就随着南宋的消亡而失传。南宋官窑的恢复工作我本来是从1963年恢复哥窑后开始着手研究,但是由于文革的原因,中断了十来年。资料显示,南宋官窑是宋朝迁都临安后,曾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称为内窑;后来又在郊坛建立新官窑,也位于杭州。明初曹昭《格古论要》上介绍,“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臃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经过对大量的古瓷片进行分析,我在杭州设立了窑炉,设立了官窑车间,进行试烧,最后从典籍中发现,烧制官窑的关键是一种“紫金土”,但到哪里去找这种原料呢?我研究了全国50多种土都没有成功,冥思苦想的我想到南宋战乱,从外地运土不容易,而且瓷器一般都是就近取材,于是我把目标聚焦在设立官窑的几个山里。一有空,我就带上干粮骑着自行车往郊外的山里赶,找了三年,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给我找到了。
1976年春夏的一天,我在乌龟山里寻找我的宝贝。时近中午忽然下起了大雨,在树下躲雨的我忽然发现从山上留下来的浑浊的水流中夹杂紫红色的泥水,这让我想到,该不会是传说中的“紫金土”吧?我沿着泥水往山上跑,终于发现了被草树掩盖得严实的洞口!大概上苍也被我每天的寻找感动了吧,竟然让我奇迹般地找到了那神秘的“紫金土”!而且“紫金土”的奥妙还在于它是在三面为石灰岩的夹缝中形成的一条脉络,所以很难被发现,也很难开采。有了原料,我和其他专家一起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在1978年烧制出了“釉如美玉、色似碧波”的官窑。
记者:有人说宋代的瓷器是一种极简美学,没有鲜艳的颜色,没有复杂的造型,甚至连光亮都不表现出来,您如何评价宋代瓷器的美?
叶宏明:为什么宋朝五大名瓷大多本色,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定窑是白瓷,只有钧瓷颜色丰富一些。因为宋朝的这些瓷器已经从简单的日用品上升到精神需要,作为一种审美需要,突出一种“雅”的品位。这主要跟当时的皇帝喜好有关,他们不像明清的皇帝喜欢繁华斑斓的色彩,同时文人和士大夫阶层也追求温润清雅的艺术效果,所以整个宋朝瓷器的艺术风貌也是如此。
记者:您如今在浙江树人大学成立了陶瓷研究所,希望培养更多的人才,对于陶瓷艺术的发展有什么期许吗?
叶宏明:瓷器是中国民族的独特创造,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明,也体现着中华文化。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普及陶瓷文化,让艺术瓷日用化,让日用瓷艺术化,让更多的人懂得瓷、应用瓷、欣赏瓷。
天天棋牌,天天棋牌官网陶瓷艺术,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光仿古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作为研究人员,应该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年轻人可以尝试当代陶艺的发展,但是我希望真正的陶艺家应该有更大的目标,能够创作自己的品牌,创作出具有时代的特征和符号的瓷器,就像唐有青瓷,宋有官窑,明有青花,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陶瓷,对我来说永远是一门探索的学问。
新闻链接:
钱报网:http://news.qjwb.com.cn/ent/2014/1215/103271.shtml